
多读教员,哪怕起点再低,也能逆风翻盘!
我们现在看教员的事迹,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赢家,上帝视角+穿越技能,仿佛从未来归来,拯救苍生!
但是仔细深挖他的经历,你会发现,他并非一路顺风顺水。起点低、起步晚,还经历过无数坎坷。
他17岁才上小学一年级,中小学都只读半年,20岁上中专,25岁才毕业,还靠老师推荐才进北大当图书管理员。
他曾自述:职位低微,无人问津。登记读者姓名时,人家都不正眼瞧他。连新文化运动的大佬如傅斯年、罗家伦,都对他不屑一顾。
有一次,胡适在北大图书馆讲学,教员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胡适请教问题,胡适问旁边的人:提问的是哪一个?他得知教员只是一个不在册的小职员之后,直接表示拒绝回答。
一大的时候,教员只是一个记录员,相比之下,其他人更像是开了挂的人。
参加一大的张国焘比教员小四岁,19岁考上北大,当过学生会主席,掌握英语和俄语。一大的时候是大会主持人,在会上侃侃而谈,会后被选为组织主任。
刘仁静14岁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6岁考入北大物理系,参加一大的时候只有19岁。马列主义,他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原文,甚至被称为小马克思,曾跟列宁谈笑风生。
李汉俊12岁就到日本留学,14岁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不仅成绩优异,还有极高的语言天赋,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
李达也是一位理论高手,被称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翻译了很多马克思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是他的忠实读者。
周福海20岁到东京留学,23岁跟陈独秀一起创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公博1917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就当了教授、教员。
虽然教员直接参与了建党和建军,但是在组织内的前面14年一直都是处于被人瞧不起的状态,动不动就被撤职,没有一点话语权。
但是最后教员却成为了唯一可以拯救中国,解放中国人民的那个人。
因此,我之所以倾注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剖析毛选思想,并时常讲述教员的事迹,不仅是为了传递他那深邃的思想精髓,更是为了激发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潜能与力量。
教员的亲身经历雄辩地说明,人生的起跑线远非决定性因素,真正塑造我们最终归宿的,是我们是否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实践。
他的思想,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教导我们如何让个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的法则相契合,如何洞察并掌握那些隐藏在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即“道”,并据此指导我们的行动,做到顺应天道而行。
掌握并运用好教员的思想,意味着无论我们的起点多么卑微,都能在遵循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逐步累积能量,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成就一番事业。
这不仅是对个人潜能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深刻领悟。
通过分享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希望能激励更多人勇于面对挑战,不畏起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最终达到属于自己的辉煌彼岸。
蒋建颖,80后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