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谨:以价励种
发布时间:2024-12-21

1736307595445511.jpg

著名学者王谨

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往往关注即将谢幕的2024年的经济账单,也拭目以待下一年的发展思路。     

12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到2025年重点工作时,强调了推进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会议指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我以为,实现以上目标,重在让优质优价的政策落到实处,让优质优价拱杆撬动农民真正增收。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通过一个固定点(支点)来放大力的作用,使得用较小的力能够移动较大的重物。简单来说,杠杆原理就是利用支点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从而完成工作。

有言:"谷贱伤农。农民主要靠种养农产品获益,农产品价格太贱,谁还愿意耕种。

实际上,健全粮食合理价格形成机制,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过。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在2009年召开的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提高粮价的建议。这个建议是有其合理性的。他表示,这些年为什么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特别是到了产粮区,那么大的种粮面积,为什么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不高?他通过调研得出结论,原因是粮价太低。他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前,当时的平均工资是30元左右,到现在工资涨了40倍还多,粮价才涨了10倍左右,如此,农民的生活水平怎能提高?

毛代表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他提出此建议已有15年,现状改变了吗?没有多少改变。种田的农民仍然是低收入群体。

为什么农产品合理的价格杠杆架不起来?我以为,问题在政策实施上,倾听城里市民利益多些,而考虑农民利益相对少些有关。

我们常常听到稳定粮价这样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道理的,也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这些年房价在涨、日用消费品在涨、餐桌消费在涨、红白喜事消费也在涨,怎么就不允许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按市场规律而涨价呢?比如,农民种田收获的稻谷,至今仍然徘徊在一公斤稻谷两元左右。与十几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多少增长。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扣除农资成本,收入仍然很低。

当然,农产品随意疯涨也不行,涨得太高,城里消费者受不了。但优质农产品价格得回到合理区间。

只有提高农业回报率,还原粮食的真实成本,才能促进耕种者的积极性,赢得粮食安全。在粮价调控上,打压粮价,进而抑制种粮的不良循环是最需防止的。

农产品包括粮价的上涨,既是土地相对成本和其他种养成本上升后的变动上涨,也是解决中国大多数仍然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奔小康的合理路径。

古人云: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主述训》)。农民立足土地,种粮食,乃民生之本。

过多以行政手段打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只能挫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导致农民不愿种地,不心甘情愿但又没有办法,任其土地被村镇或利益集团流转,让土地""商住房、""别墅、""工厂、""广场,自己洗脚上楼,图个清闲,当上不种地的市民。而留在村庄里的,没有条件“上楼”的,则多是老弱病残的农民。这可不是什么好现像。中国十四亿人口,不能靠进口粮食过日子,中国得有粮食安全底线啊。

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从扶持农民种植考虑,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举双手欢迎。这是鼓励农民种田,增加耕者收入迈出的历史性的一大多步。要真正保彰我国的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合理价格形成机制,以价励种是不可少的。

王谨,著名学者、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学者讲课网名誉总编辑

学讲网·学者讲课网·学者名人讲课网
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303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