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12月2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4中小企业金融论坛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表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可能三角”(普惠群体信贷可得性、降低风险、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问题需要依靠数字经济,在大数据赋能之下智能模型能够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状况等多维度的精准分析,既降低了金融成本,又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下是演讲全文:
原标题:《发展改革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在中小企业金融论坛上的发言》
值此2024年岁末,很高兴参加你们的这个盛会。一是因为是中小企业的年会。中小企业在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处于“心脏与神经”的地位-是大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神经细胞。二是因为会议的主题是“普惠金融创新发展”问题。还要研讨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问题。
我对上面的问题很有兴趣,准备讲三个观点:
1、关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观;
2、数字经济时代的普惠金融;
3、互联网金融技术可以攻克“不可能三角”;
一、关于新时代的发展观
我这里所说的“新时代”是指第四次工业革命意义下的“数字经济”发展时代。什么是“数字经济”?定义有很多。我赞同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给出的定义——“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服务经济与升级版的IT技术相融合的社会经济形态。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融合”而不是混合,强调是新的经济。同时要特别注意是“社会经济形态”,而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产业或产品。因此,我认为计算“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没有意义的。“数字经济”可以用下面式子来表达:数字经济=ABCD+nG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B代表区块链,C代表云计算,D代表大数据。nG是指第n代通讯技术,例如5G技术、6G技术。我认为,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通讯技术与算力要求相匹配的计算机可能是量子通信技术与量子计算机。所谓“算力”即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目标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未来谁掌握了先进的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工业革命的结果是生产力快速提高。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现在,不到三百年,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化时代。人类拥有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享用了多用途的智能手机……,难以一一枚举。我们正在加速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将很快进入到高度智能化的完全“数字经济”时代——“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至少会发生以下三个变化:1)生产工具,不断智能化;2)一线劳动者,不断被机器人代替;3)生产方式,将不断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由规模化走向小型化、“定制化”。因此,3D打印将成为未来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例如,衣服不会再是按型号(如170-88A)大批量流水线生产,而是根据个人的体型信息,单件定制。房子、汽车等等,也是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下,大规模的工厂将不断向“小作坊”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必须适应这个“新时代”。不可以继续停留在办大工厂、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也不能寄希望于“人口红利”来降低生产成本等旧观念上。要切实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二、数字经济时代的普惠金融
在2016年,马云在他的“蚂蚁金服”年会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这个讲话,我个人认为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他强调金融体制必须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他认为“过去的两三百年,金融体系是二八理论,未来的两三百年应该是八二理论,而八二理论在我看来最大的机会在互联网金融”。马云是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若是他在2008年没有勇气嘁出:“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我想,我们今天还可能没有使用“支付宝”。我们的银行还会继续在安装外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自动櫃员机”(ATM机)。因为不思改革的金融官僚是很喜欢安装各种洋设备的,兴许还能分一杯羹。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ITFIN)?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马云的支付宝和蚂蚁金服都属于互联网金融。什么是“二八理论”和“八二理论”?它们都是马云在他的《蚂蚁金服年会讲话》中提出来的。是对不同时代的金融服务对象范围和特点的粗略描述。为了简单,我们将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统称“工业化时代”;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及以后的二三百年,统称“新时代”。“二八理论”描述的前二三百年“工业化时代”的金融服务范围和特点。“八二理论”描述的是“新时代”金融服务的范围和特点。如前所述,“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是规模化、标准化,金融服务的重点是20%的“头部”(t0P)对象。认为只要服务好了20%的头部对象,就可以获得80%以上的利益,就可以带动80%以上的非头部对象。因此绝大多数的小企业和个人是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但是,当进入到“新时代”,生产方式逐渐走向个性化、定制化。小企业变成了国民经济的“心脏和神经细胞”,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和经济运行的润滑剂。所以,金融服务必须“下沉”,走向“普惠金融”。金融服务范围特点就呈现为“八二理论”了。这就是“蚂蚁金服”的意义所在。
三、互联网金融技术可以攻克“不可能三角”
普惠金融概念于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并将其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体系”。201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但是,普惠金融服务遇到了服务成本高、对服务对象的信用度和可持续性,不容易了解全面。被称之为“不可能三角”困难。故普惠金融服务,在实践中进展缓慢。本次会议后面有一个关于“不可能三角”的“圆桌对话”环节,我期待能听到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我赞同马云的观点,唯有互联网金融及其技术。能攻克普惠金融遇到的“不可能三角”问题。据说“蚂蚁金服”在曾经的“试运行”中,运用了大数据和“阿里云”技术,获得了成功。在3000亿的小额贷款中,出现的呆坏帳率比银行的“当铺式”贷款的呆坏帳率还低。不管是真是假,我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尽管我并不赞成“花呗,借呗”口号,因为这样的口号有可能把青少年引向岐途。但是,金融系统必须大胆改革创新。我一直认为,四年前马云在上海的“外滩发言”没有什么大错。无非是强烈刺激了不思改革、不懂金融发展变化的金融官僚。我们应该加速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如果不依法治国,马云也好,马斯克也好,都无法生存!
又讲多了。就讲这些,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