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发布时间:2024-10-15

1729002433692530.jpg

魏礼群

著名经济学家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党组书记

国家行政学院原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

在第四届乡村振兴人才论坛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第四届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这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特别是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研讨乡村改革发展、乡村人才振兴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很有意义。

在此,我谨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借此机会,我谈几点看法和同志们一起交流。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使命任务,就是全面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党中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必须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学习和推广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并全面吸收千万工程所蕴含的深邃发展理念、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将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经验与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动力。这是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

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和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抓好人力资源的提升,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作出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多项乡村人才振兴政策、规划,科学引导不同领域的人才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推动缓解乡村人才队伍紧缺的问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凸显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这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完善乡村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回流计划、基层服务项目,可以引导各类人才有序、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满足乡村发展过程中多样的人才需求。二是各方面形成合力,优化合作平台。要加强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更好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引导各类资本投入乡村事业,搭建农业产业与教育合作平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拓加快乡村人才发展的新渠道新方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保障支持力度。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着力形成人才服务乡村的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在广大乡村形成爱才、敬才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同时,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长远发展厚植肥沃土壤。

三、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必须更好发挥公益力量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协同推进。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以助力人才开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设计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公益项目。通过打造公益品牌项目,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工程,支持培养乡村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多年实施的春雨工程”“伊利方舟”“相守计划是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的优质品牌项目,连续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在全国范围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十几年来不断创新、扎实进取的结果。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发扬光大;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乡村引入、培养各类急需人才;要积极开发特定资源,围绕乡村妇女、返乡青年、基层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进行素质培训和专业培养,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和能力,凝聚起参与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这里,我也对本次论坛提出几点期望:

首先,汇聚多元人才力量。期望论坛能够吸引并汇聚来自农业技术、经济管理、乡村发展、文化传承、数字科技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和乡村本土人才,形成跨领域、跨行业的交流网络,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二,分享创新实践经验。鼓励与会者分享各自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案例、创新模式和先进经验,特别是那些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发乡村活力的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第三,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乡村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向乡村转化应用,解决乡村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需求。同时,培养更多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聚焦政策与规划导向。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解读乡村振兴的新政策和新规划,帮助大家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的趋势,为加快乡村人才培训和开发提供依据。

第五,强化人才培训激励机制。探讨并推广有效的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等,激励乡村人才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第六,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通过论坛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

第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期望论坛与会人员加强合作,包括项目合作、信息共享、定期交流等,形成相对稳定的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携起手来,共同为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更好的作

最后,希望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越办越好,希望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坚守公益初心,勇于开拓创新,在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学讲网·学者讲课网·学者名人讲课网
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303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