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聪生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编者按:行政执法人员随意执法、随意处罚、随意罚款,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本来是鱼水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水煮鱼”。企业天天都要接触基层执法人员和办事人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营商环境往往会大打折扣。他认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必须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必须注重“柔性执法”,以教为主,以罚为辅,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避免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发生。围绕上述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庄聪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NBD:行政执法人员随意执法、随意处罚、随意罚款,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您认为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庄聪生: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执法者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执法依据不充分、标准不清晰、透明度不高;有的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钓鱼式执法;有的没有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设定权限的规定,在法定范围外调整罚款上限,层层加码;有的违反包容审慎监管原则,面对整治问责,不区分具体情况,一罚了之、一关了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本来是鱼水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水煮鱼”。企业天天都要接触基层执法人员和办事人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营商环境往往会大打折扣。
我认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必须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必须注重“柔性执法”,以教为主,以罚为辅,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避免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发生,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NBD:为何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长期存在?如何防范治理这一问题?
庄聪生:不可否认,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但由于中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劣势的中小微企业被拖欠账款后,既不敢起诉也不敢举报,只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尽管国家专门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但拖欠账款仍然是久治不愈的一块“牛皮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公平经济,所有的市场主体无论大小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使用审计、督查、巡视等“利器”,将会对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产生震慑作用,有效解决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问题。
NBD:我们看到,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但现实中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您认为要如何加强政策实施效果?
庄聪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更加完善。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的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实,有些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
我们常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落实走样等问题,主要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舞台和良好空间,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有投资便利感、政策获得感、财产安全感。(来源:每日经济新闻)